KIZ OpenIR  > 科研部门  > 兽类生态与进化(蒋学龙)
鼹科长吻鼩鼹和库氏长吻鼹的首次转录组分析
王琳琳; 丘银彬; 万韬; 王霞; 周鸿艳; 蒋学龙; 潘星华; 何锴
2020
发表期刊兽类学报
ISSN1000-1050
卷号40期号:6页码:615-622
摘要现生的鼹科动物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包括54种已知物种。鼹科动物有丰富的生态类型,是研究适应性进化的较好模型。本研究通过二代测序的方法分别获得了长吻鼩鼹和库氏长吻鼹两个物种心脏和肺脏以及脾脏和肺脏的转录组数据。这两个物种分别代表了分布于中国西南部、缅甸北部的没有特化的原始类群鼩鼹亚科以及高度适应地下生活的鼹亚科鼹族。我们首次报道了库氏长吻鼹在中国的分布。通过从头拼接,分别获得长吻鼩鼹和库氏长吻鼹197 092个和225 956个转录本,以及125 427个和94 023个unigene。通过与GenBank中的基因组注释文件比对,得到鼹科物种同源基因家族8 376个,及鼹科鼩鼱科同源基因家族8 114个。差异表达基因的各组织高表达基因中均找到10个以上组织特异性基因。然而BUSCO分析确定完整单拷贝基因在两个物种中分别为43.0%和56.6%,提示死亡后mRNA迅速降解并影响转录组拼接。比较两个物种肺部基因的表达差异发现库氏长吻鼹335个相对高表达的基因,其中包括HMGB1、HSPD1、SF381、COL3A1、SUMO1和JUNB等,已有报道表明上述基因可能与低氧或高海拔适应有关。
收录类别CSCD
语种中文
引用统计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kiz.ac.cn/handle/152453/13923
专题科研部门_兽类生态与进化(蒋学龙)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琳琳,丘银彬,万韬,等. 鼹科长吻鼩鼹和库氏长吻鼹的首次转录组分析[J]. 兽类学报,2020,40(6):615-622.
APA 王琳琳.,丘银彬.,万韬.,王霞.,周鸿艳.,...&何锴.(2020).鼹科长吻鼩鼹和库氏长吻鼹的首次转录组分析.兽类学报,40(6),615-622.
MLA 王琳琳,et al."鼹科长吻鼩鼹和库氏长吻鼹的首次转录组分析".兽类学报 40.6(2020):615-622.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2023032907.pdf(2513KB)期刊论文出版稿开放获取CC BY-NC-SA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琳琳]的文章
[丘银彬]的文章
[万韬]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琳琳]的文章
[丘银彬]的文章
[万韬]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琳琳]的文章
[丘银彬]的文章
[万韬]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