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Z OpenIR  > 分子免疫生物学
树鼩CD4全长编码序列的克隆及分子特征分析
田巍威1,2,3; 高跃东4,5; 郭彦3; 黄京飞4,5; 肖昌1; 李作生*2; 张华堂*3; zhanght@post.kiz.ac.cn; jxdxlzs@yahoo.com.cn
2012
发表期刊动物学研究
卷号33期号:1页码:60-66
摘要树鼩作为多种人类疾病研究模型的可能性已受到广泛关注,但尚缺乏研究其免疫功能的基本标志以及单克隆抗体。该实验首先以树鼩外周血总RNA为材料,通过RT-PCR扩增得到长度为1365bp的树鼩CD4全长编码序列,并确定了数据库中缺失的两个片段,进而通过ClustalW等软件对其序列和分子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树鼩CD4氨基酸序列胞外和胞内域保守性较好,且与人类和猴的亲缘关系较近。虽然树鼩和人CD4分子表面大部分区域均带正电荷,但与人CD4胞外域D1相比,树鼩CD4D1结构区域表面带负电荷较多,且多出两个N-糖基化位点。这些差异对抗体的结合可能存在影响。该研究为今后树鼩CD4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他摘要The tree shrews, as an ideal animal model receiving extensive attentions to human disease research, demands essential research tools, in particular cellular markers and monoclonal antibodies for immunological studies. In this paper, a 1 365 bp of the full-length CD4 cDNA encoding sequence was cloned from total RNA in peripheral blood of tree shrews, the sequence completes two unknown fragment gaps of tree shrews predicted CD4 cDNA in the GenBank database, and its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compared with other mammals by using biology software such as Clustal W2.0 and so fort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tracellular and intracellular domains of tree shrews CD4 amino acid sequence are conserved. The tree shrews CD4 amino acid sequence showed a close genetic relationship with Homo sapiens and Macaca mulatta. Most regions of the tree shrews CD4 molecule surface showed positive charges as humans. However, compared with CD4 extracellular domain D1 of human, CD4 D1 surface of tree shrews showed more negative charges, and more two N-glycosylation sites, which may affect antibody binding. This stud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functional studies of CD4 monoclonal antibody.
关键词树鼩 Rt-pcr Cd4分子 结构 功能 单克隆抗体
资助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分课题(2007CB512807);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EW-R-12);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树鼩基础生物学及重要生物学特性研究(Y002732073).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分课题(2007CB512807);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EW-R-12);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树鼩基础生物学及重要生物学特性研究(Y002732073).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分课题(2007CB512807);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EW-R-12);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树鼩基础生物学及重要生物学特性研究(Y002732073).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分课题(2007CB512807);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EW-R-12);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树鼩基础生物学及重要生物学特性研究(Y002732073).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分课题(2007CB512807);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EW-R-12);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树鼩基础生物学及重要生物学特性研究(Y002732073).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分课题(2007CB512807);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EW-R-12);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树鼩基础生物学及重要生物学特性研究(Y002732073).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分课题(2007CB512807);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EW-R-12);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树鼩基础生物学及重要生物学特性研究(Y002732073).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分课题(2007CB512807);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EW-R-12);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树鼩基础生物学及重要生物学特性研究(Y002732073).
收录类别CSCD
语种中文
资助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分课题(2007CB512807);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EW-R-12);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树鼩基础生物学及重要生物学特性研究(Y002732073).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分课题(2007CB512807);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EW-R-12);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树鼩基础生物学及重要生物学特性研究(Y002732073).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分课题(2007CB512807);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EW-R-12);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树鼩基础生物学及重要生物学特性研究(Y002732073).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分课题(2007CB512807);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EW-R-12);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树鼩基础生物学及重要生物学特性研究(Y002732073).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分课题(2007CB512807);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EW-R-12);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树鼩基础生物学及重要生物学特性研究(Y002732073).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分课题(2007CB512807);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EW-R-12);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树鼩基础生物学及重要生物学特性研究(Y002732073).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分课题(2007CB512807);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EW-R-12);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树鼩基础生物学及重要生物学特性研究(Y002732073).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分课题(2007CB512807);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EW-R-12);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树鼩基础生物学及重要生物学特性研究(Y002732073).
CSCD记录号CSCD:4477602
引用统计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kiz.ac.cn/handle/152453/7032
专题分子免疫生物学
科研部门_动物模型与人类重大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
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结构生物信息学
管理、支撑部门_大型仪器中心
通讯作者zhanght@post.kiz.ac.cn; jxdxlzs@yahoo.com.cn
作者单位1.西南大学 生物技术学院, 重庆北碚400715
2.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650106
3.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 免疫生物学实验室, 云南 昆明 650223
4.中国科学院昆明生物多样性大型仪器区域中心, 云南 昆明 650223
5.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云南 昆明 650223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田巍威,高跃东,郭彦,等. 树鼩CD4全长编码序列的克隆及分子特征分析[J]. 动物学研究,2012,33(1):60-66.
APA 田巍威.,高跃东.,郭彦.,黄京飞.,肖昌.,...&jxdxlzs@yahoo.com.cn.(2012).树鼩CD4全长编码序列的克隆及分子特征分析.动物学研究,33(1),60-66.
MLA 田巍威,et al."树鼩CD4全长编码序列的克隆及分子特征分析".动物学研究 33.1(2012):60-66.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2012090608.pdf(3148KB)期刊论文出版稿开放获取CC BY-NC-SA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田巍威]的文章
[高跃东]的文章
[郭彦]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田巍威]的文章
[高跃东]的文章
[郭彦]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田巍威]的文章
[高跃东]的文章
[郭彦]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