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睡眠研究在神经精神疾病的早期诊断和药效评价中的作用 | |
其他题名 | Sleep disorder, a potential early diagnostic marker for psychiatric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
陈艳梅1; 秦冬冬1,4; 姜慧慧1,4; 胡新天*1,2,3; 马原野*1,2,3; xthu@mail.kiz.ac.cn; yuanma0716@vip.sina.com | |
2011 | |
发表期刊 | 动物学研究
![]() |
卷号 | 32期号:1页码:81-90 |
摘要 | 清醒-睡眠的周期性调节需要众多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E、DA等)、乙酰胆碱等兴奋性神经递质以及GABA等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参与。这些递质系统的异常不仅会导致睡眠周期紊乱,还与一系列的精神性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睡眠异常被认为是抑郁症、帕金森氏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发生的早期预警信号。相比起低等哺乳动物,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睡眠与人类的睡眠具有更好的可比性。近来,利用非人灵长类动物来建立神经精神疾病模型的研究已取得明显进展。在建模的同时监测动物的睡眠状况,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睡眠在这些疾病早期诊断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药效评价提供更好的客观依据。 |
其他摘要 | Sleep/circadian timing depends on several neurotransmitter systems, including 5-HT, NE, DA, Ach, GABA, etc. These neurotransmitter systems play critical roles in mental, emotional and cognitive functions in the brain. Dysfunctions of these systems not only result in sleep disorder, but are also related to many psychiatric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Sleep disruption is tightly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susceptibility to a broad range of psychiatric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such as depression and Parkinson diseases. Non-human primates, especially the rhesus monkey is an excellent biomedical model for human sleep and CNS diseases. Establishing nonhuman primates’ model of mental disorders and monitoring the sleep change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l will help us to know more abou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leep disorder and psychiatric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Sleep disorder as an early marker for psychiatric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would permit early intervention of these diseases and draw attention to the potential therapeutic benefits of normalizing sleep rhythms in individuals with brain pathologies. |
关键词 | 睡眠 非人灵长类 神经精神疾病 疾病模型 早期诊断 药效评价 |
资助者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EW-R-11);中国科学院基础前沿研究专项项目(KSCX2-EW-J-23)资助.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EW-R-11);中国科学院基础前沿研究专项项目(KSCX2-EW-J-23)资助.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EW-R-11);中国科学院基础前沿研究专项项目(KSCX2-EW-J-23)资助.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EW-R-11);中国科学院基础前沿研究专项项目(KSCX2-EW-J-23)资助. |
收录类别 | 其他 |
语种 | 中文 |
资助者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EW-R-11);中国科学院基础前沿研究专项项目(KSCX2-EW-J-23)资助.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EW-R-11);中国科学院基础前沿研究专项项目(KSCX2-EW-J-23)资助.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EW-R-11);中国科学院基础前沿研究专项项目(KSCX2-EW-J-23)资助.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EW-R-11);中国科学院基础前沿研究专项项目(KSCX2-EW-J-23)资助.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kiz.ac.cn/handle/353002/6698 |
专题 | 认知障碍病理学 科研部门_神经系统编码(胡新天) |
通讯作者 | xthu@mail.kiz.ac.cn; yuanma0716@vip.sina.com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云南昆明650223 2.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脑与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01 3.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北京100101 4.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4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陈艳梅,秦冬冬,姜慧慧,等.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睡眠研究在神经精神疾病的早期诊断和药效评价中的作用[J]. 动物学研究,2011,32(1):81-90. |
APA | 陈艳梅.,秦冬冬.,姜慧慧.,胡新天*.,马原野*.,...&yuanma0716@vip.sina.com.(2011).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睡眠研究在神经精神疾病的早期诊断和药效评价中的作用.动物学研究,32(1),81-90. |
MLA | 陈艳梅,et al."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睡眠研究在神经精神疾病的早期诊断和药效评价中的作用".动物学研究 32.1(2011):81-90.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2011082502.pdf(1011KB) | 期刊论文 | 出版稿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请求全文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陈艳梅]的文章 |
[秦冬冬]的文章 |
[姜慧慧]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陈艳梅]的文章 |
[秦冬冬]的文章 |
[姜慧慧]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陈艳梅]的文章 |
[秦冬冬]的文章 |
[姜慧慧]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