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Z OpenIR  > 科研部门  > 兽类生态与进化(蒋学龙)
中国西南地区鼩形目(Soricomorpha)部分类群的系统进化和系统地理学研究
何锴
学位类型博士
导师蒋学龙
2010-11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授予地点北京
学位专业动物学
关键词系统进化 谱系地理 鼩形目 横断山
摘要本研究以小型哺乳动物鼩形目(Soricomorpha)中的类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系统进化和系统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探讨横断山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我们对鼩鼱科(Soricidae)的蹼足鼩族(Nectogalini)进行系统进化和分子钟研究。我们扩增了约7,822 bp的线粒体基因片段以及约2,007 bp的核基因片段。结果发现:蹼足鼩族对水生生活的适应性进化是在欧洲(Neomys)和亚洲(Chimarrogale, Nectogale)独立起源;Episoriculus属是一个并系,台湾的E. fumidus可能代表了一个新属;该族在中新世-上新世交替时发生过快速分化,并由于全球气候的恶化,蹼足鼩族退缩到几个避难所。 我们对鼹科(Talpidae)的系统进化关系进行了重建,一共扩增了约2,019 bp的线粒体基因和约2,587 bp的核基因片段,鼹科各个族之间的系统关系没有很好地解决。P. leucura与Euroscaptor以及Scaptochirus moschatus构成一个单系,但Euroscaptor是并系群,日本的E. mizura可能代表了一个新的属。另外我们发现在横断山可能存在隐存种。 通过分子系统进化的研究,我们认为,该地区之所以物种丰富,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该地区海拔的垂直变化很大,有非常丰富的生境类型,因此有利于保存原始的物种资源;另一方面山脉的南北走向使该地区成为了生物南北交流的走廊和汇合点;最后,在中新世以来的全球气候恶化过程中,该地区成为不少类群的避难所。此外,我们的研究中发现有多个物种中都可能存在隐存种,说明横断山的物种多样性远超出我们目前的认识。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结合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核型分析,才能更好地认识该地区鼩形目以及其它类群的物种多样性。 我们使用横断山地区的三个物种S. fusicaudus, Blarinella griselda和Anourosorex squamipes进行谱系地理分析:我们分析了S. fusicaudus的25个地点的100个样品,并扩增了1,140 bp的cyt-b和834 bp的BRCA1基因片段;Blarinella griselda的36个地点的165个样品,并扩增了1,140 bp的cyt-b,约522 bp的16s以及516 bp的ApoB基因片段; Anourosorex squamipes的42个地点的354个样品,并扩增了1,140 bp的cyt-b基因。 通过谱系地理的研究,我们发现三个物种的地理结构都呈现出南北扩散东西隔离的特点,这显然是与横断山及周边地区的山脉和河流的南北走向有关。同时我们发现,随着物种的海拔分布下限的提高,该物种的地理结构也越明显,说明物种自身对生境的利用直接影响了它们的谱系地理结构和遗传多样性。我们认为目前发现的谱系地理格局应适用于其它的小型兽类,但随着小型兽类体型的增大,地理格局也会相应地减弱,但反而可能会更好地反映第四纪气候的波动。
其他摘要The Hengduan Mountains in southwest China are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biodiversity hotspots in the World. The mountains are characterized by extremely complex topography and support a wide array of habitats. The mountain ridges are oriented in a generally north-south direction and have been hypothesized as both refugia during glaciation periods and as favorable dispersal areas for species. In this study, we reconstruct the phylogenies of the tribe Nectogalini and the family Talpidae as well as the phylogeographic patterns of three species in this area to find out why these mountains have high levels of both species diversity and genetic diversity.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kiz.ac.cn/handle/353002/6804
专题科研部门_兽类生态与进化(蒋学龙)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何锴. 中国西南地区鼩形目(Soricomorpha)部分类群的系统进化和系统地理学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2011092105.pdf(4140KB)学位论文 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何锴]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何锴]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何锴]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2011092105.pdf
格式: Adobe PDF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