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方向
近年以家养动物为模式系统,重点开展以下研究:
1.复杂性状遗传的分子基础
家养动物在早期驯化以及近期品种快速选育过程中,在整体遗传多样性降低的同时表现出丰富的表型多样性,为复杂性状遗传机制研究提供了关键的素材。学科组运用群体基因组学、3D基因组学、单细胞图谱、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围绕家养动物的重要经济性状和高级社交行为,系统深入解析复杂性状遗传的分子基础。相关研究工作及其成果将服务于种业创新和大动物疾病模型创建与转化医学应用。
2.遗传育种与新品种创制
围绕“种业创新”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猪、鸡等重要家养动物开展遗传育种研究,发掘重要经济性状的调控新基因;基于家养动物品种资源基因组互作网络研究杂交繁育体系对表型性状形成的影响;运用多组学技术与方法解析性状形成的分子调控网络;运用基因编辑和核心群精准设计等手段开展分子模块育种新材料构建与新品种创制。
3.人社交障碍疾病的动物模型创建与应用
家犬作为最早被人类驯养的家养动物,与人类共享潜在精神疾病及致病基因,具有与人的跨物种社会情感交流。研究组聚焦于自闭症、强迫症、抑郁症等社交障碍类人类重大精神疾病疾病,以家犬为主要动物模型,探究影响社交障碍疾病行为的遗传基础及神经生物学机制,为疾病诊断、新型药物、医疗器械和干预治疗开发提供有力支撑。
二、承担科研项目
近年部分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动物重要特殊性状的进代创新和进代重塑” 2024.01-
2.科技部2030脑计划重大项目“社交障碍的神经环路机制与干预研究” 2021.12-2026.11
3.昆明市春城计划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项目“动物模型与转化医学应用” 2022.06-2027.05
4.云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分子检测和基因编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2022.01-2024.12
5.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任务“生猪高产优质高效性状形成的分子调控网络” 2021.12-2026.11
6.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子课题“猪高产优质性状的分子基础” 2019.11-2024.10
7.科技部青藏高原二次科考课题“青藏高原特有家养动物种质资源调查、挖掘与利用”、“国家青藏高原动物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2019.11-2024.10
8.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子课题“驯化动植物对高寒环境的适应及基因资源利用” 2018.03-2023.02
三、研究团队
研究人员
彭旻晟(研究员) 谢海兵(副研究员) 柳延虎(副研究员) 周中银(副研究员) Adeniyi C. Adeola(副研究员)
李锦秀(助理研究员) 李建波(助理研究员) 周博文(助理研究员) 薛宪词(助理研究员) 喻 运(助理研究员) 张越东(助理研究员)
技术支撑人员
高 云(正高级工程师) 尹婷婷(高级工程师) 朱春玲(实验师) 谢国丽(工程师) 邓家坤(工程师)
张树润(实验师) 张云春(工程师) 吴汝念(助理工程师) 杨 虓(助理工程师) 刘 贝(助理工程师)
谷丽娇(助理工程师) 谢林哲(助理工程师) 刘亚男(助理工程师) 王雪冰(助理工程师) 杨世芳(助理工程师)
白 越(助理工程师)
博士研究生(在读)
李应菊(2019) 汪 轩(2019) 刘 行(2020) 王 蓉(2020) 施 贤 (2021) 陶 林(2021)
童奕博(2022) 肖玉焕(2022) 杨云丽(2022) 蒋雪雁(2022) Lameck Ajuma Odongo(2022) 冯馨瑶(2023)
丁梦婷(2023) 黄雪祯(2023) 金鼎钧(2023) 刘利生(2024) 邓 彪(2024) 曹明洁(2024) 邱子健(2024) 王鑫钰(2024)
硕士研究生(在读)
黄爱如(2022) 陈 星(2022) Njuki Ruth Njeri(2022) Ignatius Bukachi(2022) 袁康淇(2023) 董宇航(2023) 禹青青(2023) 王丽娟(2023)
Joel Ganih Saidu(2023) 彭佳乐(2024) 陈铎夫(2024) 袁江平(2024) 段荣杰(2024) 张雨(2024) 高轩宇(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