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云

成果统计

合作作者[TOP 5]

张亚平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所在部门: 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 复杂性状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育种与新品种创制;人社交障碍疾病的动物模型创建与应用
联系邮箱: zhangyp@mail.kiz.ac.cn
备注: --
张亚平

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向
近年以家养动物为模式系统,重点开展以下研究:
1.复杂性状遗传的分子基础
 
 家养动物在早期驯化以及近期品种快速选育过程中,在整体遗传多样性降低的同时表现出丰富的表型多样性,为复杂性状遗传机制研究提供了关键的素材。学科组运用群体基因组学、3D基因组学、单细胞图谱、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围绕家养动物的重要经济性状和高级社交行为,系统深入解析复杂性状遗传的分子基础。相关研究工作及其成果将服务于种业创新和大动物疾病模型创建与转化医学应用。
2.遗传育种与新品种创制
   
围绕“种业创新”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猪、鸡等重要家养动物开展遗传育种研究,发掘重要经济性状的调控新基因;基于家养动物品种资源基因组互作网络研究杂交繁育体系对表型性状形成的影响;运用多组学技术与方法解析性状形成的分子调控网络;运用基因编辑和核心群精准设计等手段开展分子模块育种新材料构建与新品种创制。
3.人社交障碍疾病的动物模型创建与应用
   
家犬作为最早被人类驯养的家养动物,与人类共享潜在精神疾病及致病基因,具有与人的跨物种社会情感交流。研究组聚焦于自闭症、强迫症、抑郁症等社交障碍类人类重大精神疾病疾病,以家犬为主要动物模型,探究影响社交障碍疾病行为的遗传基础及神经生物学机制,为疾病诊断、新型药物、医疗器械和干预治疗开发提供有力支撑。
二、承担科研项目
近年部分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动物重要特殊性状的进代创新和进代重塑”          2024.01-
2.科技部2030脑计划重大项目“社交障碍的神经环路机制与干预研究”      2021.12-2026.11
3.昆明市春城计划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项目“动物模型与转化医学应用”    2022.06-2027.05
4.云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分子检测和基因编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2022.01-2024.12
5.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任务“生猪高产优质高效性状形成的分子调控网络”  2021.12-2026.11
6.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子课题“猪高产优质性状的分子基础”               2019.11-2024.10
7.科技部青藏高原二次科考课题“青藏高原特有家养动物种质资源调查、挖掘与利用”、“国家青藏高原动物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2019.11-2024.10
8.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子课题“驯化动植物对高寒环境的适应及基因资源利用” 2018.03-2023.02

三、研究团队
研究人员

彭旻晟(研究员)   谢海兵(副研究员)  柳延虎(副研究员) 周中银(副研究员)   Adeniyi C. Adeola(副研究员)

李锦秀(助理研究员) 李建波(助理研究员) 周博文(助理研究员) 薛宪词(助理研究员)  运(助理研究员) 
技术支撑人员
云(正高级工程师) 尹婷婷(高级工程师)  朱春玲(实验师)   谢国丽(工程师)   邓家坤(工程师)

张树润(助理实验师) 吴汝念(助理工程师) 张云春(助理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余泫静(助理工程师)

谷丽娇(助理实验师) 谢林哲(助理工程师) 刘亚男(助理工程师) 王雪冰(助理工程师) 杨世芳(助理工程师)

白 越(助理工程师)
博士研究生(在读)
张越东(2018) 李应菊(2019)  汪 轩(2019) 刘 行(2020)  蓉(2020)  贤 (2021)  林(2021) 
童奕博(2022) 肖玉焕(2022) 杨云丽(2022) 蒋雪雁(2022) Lameck Ajuma Odongo(2022)  冯馨瑶(2023) 
丁梦婷(2023) 黄雪祯(2023) 金鼎钧(2023)

硕士研究生(在读)
刘利生(2021) 岑道机(2021) 宋修成(2021) 黄爱如(2022)  星(2022)  Njuki Ruth Njeri(2022)  Ignatius Bukachi(2022)      袁康淇(2023) 董宇航(2023) 禹青青(2023) 王丽娟(2023)       
Joel Ganih Saidu(2023)

 

个人简介

    张亚平 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席、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重要刊物Curr Zool主编、Hum Mol GenetNatl Sci RevZool Res、Integr Zool编委和《生物多样性》特邀顾问。
    建立我国第一个野生动物种质资源库,任我国生命领域首个大科学设施——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动物种质资源库主任。通过推动西南家猪分子育种与转化医学研究基地的建设,为国家生猪种业与大动物医学模型研究与转化应用提供平台支持及源头创新的育种新材料和疾病模型创制。
    利用保藏的资源,主要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多样性的演化及机制,澄清了灵长类、食肉类、两栖爬行类等动物类群系统与演化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揭示了东亚人群进化的一些规律和一些民族的演化历程。系统地研究了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遗传多样性,发现遗传多样性贫乏与物种濒危之间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确定了家犬的东亚起源,证明东亚是家养动物驯化的重要区域。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基因组进化的研究,揭示了一些重要的动物适应进化和畜禽经济性状形成的遗传机制。在Science、Nature、Nature Genetics、PNAS等国际刊物发表SCI
论文500余篇,专著1部。由于在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获生物多样性领导奖(亚洲首位获奖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6年和2014年)等奖项。联合发起国际生命条形码计划(iBOL)并使中国成为全球四个节点之一,牵头组织了世界两栖爬行类DNA条形码计划(Cold Code)、家犬基因组研究国际联盟(Dog10K)等大型国际合作,代表中国参加万种脊椎动物基因组计划(Genome 10K),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2022年当选国际生物地理学会首批杰出学者(Distinguished Fellow)
2022年度生物学科领域中国科学家排名第8(全球学者库)
2023年度遗传学领域中国科学家排名第11(Research.com网站)
荣誉奖励
国际奖

1.2002 美国“The Bay Foundation and the Josephine Bay and C. Michael Paul Foundation”的“生物多样性领导奖”(Biodiversity Leadership Awards)
国内奖.国家奖
1.1997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中国若干特有珍稀动物类群的细胞与分子进化研究)
2.2006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线粒体基因组多样性与东亚人群历史的研究)
3.2014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基因组多样性与亚洲人群的演化)
国内奖.省奖
1.1996 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猕猴属的分子进化研究)

2.2001 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滇金丝猴生物学研究)
3.2005 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线粒体基因组多样性与东亚人群历史的研究)
4.2010 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真兽类若干类群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5.2013 云南省自然科学特等奖(基因组多样性与亚洲人群的演化)
6.2013 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动物适应性进化的分子机制)
7.2020 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家养动物起源与驯化)
国内奖.个人奖
1.1994 全国青年科技标兵
2.1996 第三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3.2004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4.2004 生命科学创新奖(全球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
5.2004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6.2005 云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7.2006 长江学者成就一等奖
8.2009 第二届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

 

 

科研成果

Items Views Downloads TC[WOS] TC[CSCD] H-index
排序方式: